2、长公主和普通公主
长公主和大长公主的来历差不多了,在汉代的时候,长公主是皇帝的姐妹使用的一种专属称呼,而皇帝的女儿们一般情况下都被称之为各种县公主,地位和很多的小列侯差不多,不是很高,其中不少甚至没有自己单独的采邑。
有的时候皇帝为了彰显自己大女儿的特殊,也会加封其为长公主,所以能成为长公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皇帝的姐妹,另一种是皇帝的长女。从汉代之后能被称之为长公主的人就比较固定了,往往是皇帝的姐妹,而女儿们很少会被册封为长公主。
公主这个称呼在唐代之前就是用来专指皇帝和诸侯王的女儿,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所谓的“公主”并不是女儿的意思,而是一种真正的封号,是需要皇帝亲自下旨拟定宣布的。
在皇帝的诸多女儿中,如果是早早夭折的那一种,一般都不会被册封为公主,从唐代之后,皇帝的女儿和下面亲王们的女儿称呼就变得不一样了,公主这个称呼也成为皇帝女儿的专属称号,别人是不能乱用的。
二、郡主和县主地位变化较大
1、历代的演变
郡主这个叫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那个时候皇帝的女儿们一般有两种称呼,一个是上面说到的公主,另一个就是郡主了。不过由于是一种比较“新式”的叫法,因此获得这个封号的人很少。
后来历朝历代也有不少改动,因此郡主这个称号也就没有了什么统一的规定。一直到了唐朝的时候,最新的固定概念才被确立下来,郡主也就成为了太子女儿的专属称号。
不过唐朝灭亡之后,郡主这个概念又变得模糊起来,很多亲王家的女儿有时候也会被称为郡主,而一些有功之臣的女儿同样会被赏赐,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郡主”这个称号的原因。
至于县主,属于公主的一种具体叫法,结合上文我们可以确定,汉代时候皇帝的女儿一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称呼,其中长女有可能获封为长公主,其他的女儿就是郡主和县主的称呼。
至于唐代开始,郡主都成为了亲王女儿的称呼,档次比汉代降低了不少,到了明清时期郡主成了郡王女儿的称呼,地位又再次下降。郡主都如此了,那么县主的地位就更可想而知了。
2、一些特殊的称号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县主之下还有没有别的等级呢?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在县主之下就没有其他的等级了,不过在历朝历代县主以下出身宗室的女子还有不同的名号,比如清朝就比较典型。
县主之下还有郡君、县君、乡君,这些名号都是跟着自己父辈享受到的爵位进行区分的。在清代没有任何等级封号和爵位名号的宗室女性统称为“宗女”,不过她们之间也有俸禄上的品级,比如七品俸宗女等等。
总之和皇帝一族血缘越近,那么享受到的品级就会越高,反之则品级越低,待遇越微薄。
图片:清朝乾隆帝与女儿剧照
另外,清朝贝勒们嫡出的女儿会被称之为郡君,贝子嫡出的女儿会称为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一级的爵位嫡出的女儿被称之为乡君。还有一个规定就是侧福晋生出来的孩子会自动降低两级,也就是说,亲王的正室福晋生下的女儿是郡君,但是侧福晋的女儿只能是县君。
自亲王以下的所有爵位都是按照这个规律以此类推的,有些爵位较低的皇室宗亲,
如果不是嫡出的女儿,很有可能是没有任何称号可言的,只能按照俸禄品级来喊。
当然了,这也算是清代独有的一种制度和叫法,其他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是不存在的,也权当是一些小知识作为补充了。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不管是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还是郡主、县主也都不复存在,湮没在了滚滚历史长河之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广州手表批发市场舞台搭建多少钱一平米?报价明细表!效果图-专业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