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天价补贴后的惊人内幕:为什么越烧钱越有钱?

巴西世界杯梅西

对于和滴滴合作,腾讯是求之不得,两家一拍即合。支付宝在移动端具有统治地位,微信支付正在崛起,双方一守一攻,攻的一方自然获得更大利益。

2014年1月份,滴滴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

补贴下去,效果惊人,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

对司机和用户而言,绑定银行卡和信用卡有比较高的使用门槛,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用户流失,接入微信支付就很方便,基本是一键搞定。再加上现金补贴,效果惊人。

1月下旬,快的发动更加凶猛的补贴行动,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当时,滴滴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

有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说:“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

结论是一定要让腾讯继续参与补贴。第一次补贴全是腾讯买单,后来达成的方案是腾讯和滴滴各拿50%。腾讯高层很爽快地表示同意。

补贴大战全面开打。订单量迅速攀升,之后双方进入拉锯战,烧钱速度越来越快,从早期一天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3、4月高峰期时,一天能烧掉的1个亿。

快的补贴十块,滴滴补十一;滴滴补贴十一,快的补十二。后来,产品经理马化腾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

2、这是一场有默契的战斗,甚至有点补贴秀的意思。

有的人说,滴滴和快的是代理人大战,背后真正血拼的是腾讯和阿里巴巴。这4家公司真的是打昏了头吗 ?

肯定不是。我跟大家爆个料,这是一场有默契的战斗,双方高层在桌子下面一直有来往。

要知道滴滴虽然是腾讯系公司,但是,程维以前在阿里巴巴,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也是阿里前高管。

而快的的一个天使投资人李治国也是前阿里高管。双方打仗最凶猛的时候,双方的投资人来往还是比较密切的,而且还促成了滴滴CEO程维和快的CEO吕传伟的见面。

14年年5月16日双方各自宣布停止补贴,背后不可能没有经过商量。补贴金额在逐渐减少,有些城市甚至停止补贴,他们担心司机和用户粘性减弱导致订单量下降,但并未出现订单量骤然下降的情况,而是缓慢下降。

一个滴滴高管告诉我,一开始疯狂烧钱时手不停颤抖,我们初衷是抢市场,但后来发现越烧钱越有价值,补贴大战不是零和游戏,而是正和游戏。

刚开始烧钱时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为快的还是为自己,但打车市场迅速膨胀,从原先几十万单一跃至几百万单。同时双方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与其把钱花在电视台广告上,不如直接让用户体验产品,这是补贴大战积累的最深刻经验。

但是,为什么腾讯+滴滴略胜一筹呢?

3、红包登场。

14年5月停止补贴后,滴滴开始思考接下来策略。

程维最先想到打车发红包这个产品创意,这个创意很了不起。滴滴红包是2014年牛逼产品,产品杀伤力极强。把补贴变成一个产品,用社交的方式放大传播。

发红包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激励方式,人都有炫耀和联络朋友的需求,有时你与别人打交道不知道找合适理由,但发红包是与别人联络的最好道具。

用户都有分享的心态,美丽说满足小女人购物没处说的痛点,而滴滴红包让用户打车后分享给朋友,用户会忍不住发,如果不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感觉不爽。滴滴在发红包上很有章法,对手根本没法抄袭。

打车红包:

第一招是拉新用户,用户分发到朋友圈能拉来新用户。

第二招是请国内一线明星给用户发红包,利用明星效应推广产品。

比如,黄晓明、海清、佟大为、Angelababy、王珞丹、李小璐等很多明星参与了“撒红包”的热潮,相当于从明星粉丝那里拉用户。

第三招是通过企业冠名方式给用户发红包。

据说,合作规模最大的是蒙牛,发了几千万的红包,这成为滴滴的生财之道。

第四招是在电视台发红包。

滴滴是国内较早使用摇一摇发红包的产品,2014年圣诞节通过电视台综艺节目发红包,1月1日江苏卫视新春晚会摇一摇给用户发红包,吸引1700万用户参与,共送出3亿红包。

4、大数据。

2014年12月,滴米上线。这是一个针对司机的积分奖励系统,靠大数据防司机挑单。我认为,滴米是一个比打车红包更牛的产品设计。

打车软件的产品逻辑是如何让用户打到车,补贴考虑的是鼓励用户用车,如何激励司机让打不到车的用户打到车,这就要靠滴米。

一开始做滴米时,程维面临两个选择,到底要不要告诉用户、告诉司机目的地。不告诉目的地的好处显而易见,司机不会挑活,但坏处是司机不想去那里直接拒载,这对司机来说不够人性。

程维觉得信息透明化更符合互联网人性,但客观存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段司机不愿拉的订单,滴米由此诞生。

滴米的出现,使过去“撒遍天下都是爱”的方式变成上下班高峰期定向鼓励司机。北京司机很狡猾,晚上堵车不拉活,用户最需要车的时候在路边睡觉,等到平峰期再去拉活,反正北京不存在没活的时候。

为了在高峰期调动司机,滴滴根据大数据分析用户在哪些时间段、路段、目的地打车难,在用户上下班高峰期直接奖励司机。

滴米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玩之处,比如3个司机同时抢一个用户,滴米能判断出这是一个好活,如果用户叫车10多秒后才有司机响应,说明不是一个好活。如果两分钟后还没司机应答,终于有一个司机应答,我们就给他滴米,加到一定程度后发现仍没人抢单,此时用户已呼叫三次,我们直接给司机加钱,5元、8元、10元一直加到最高16元,附近司机看不到1公里便去拉人,16元轻松进口袋,用户能听到“这一单是由滴滴为你奖励的司机16元”。

滴滴内部人士说,滴米让滴滴的打车成功率提高了10%。

滴滴快的完全是用钱干掉所有竞争对手,高峰期打车市场有40多个玩家,这种玩法非常野蛮,公司没有这么多钱根本玩不起。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天价补贴这种事情,跟自己没啥关系。这是拼爹的游戏,没有干爹玩不转。事实也如此,北京第一个做打车软件的觉摇摇招车,被秒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有钱的干爹。

但是,我想说的是,滴滴快的40亿的天价补贴背后,有一堂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必修课,不管是屌丝创业,还是高富帅创业,都必须借鉴。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提供读者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读者投资建议。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及纠纷的,中财沃顿不负任何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1.脉诊原理、脉的布指、脉位对应的臓腑(玉了真老师讲解)
58同城24小时全国统一服务热线电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