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期:“飞来波”女郎

巴西世界杯梅西

Flapper, young woman known for wearing short dresses and bobbed hair and for embracing freedom from traditional societal constraints. (Britannica)

不知谁音译的,也有翻译成“轻佻女郎”的,太直白了,反而不足。

Photo by Donald Giannatti on Unsplash

Flappers的标志性符号不仅包括这段释义所说的穿短裙(shorter skirts)、留短发(short bobbed hairstyles),还有上歌厅听爵士乐这种“纯爷们儿”的消遣(frequented jazz clubs)、化浓妆(bold makeup)、喝酒、在公共场合抽烟、开车等行为。这些在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做派,在当时的美国可是离经叛道引人侧目的另类行径(scandalous acts at the time)。

那是1920年代,一战刚结束不久,世界各地社会风云激荡,这个十年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the Roaring Twenties),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文化标志就是美国的爵士乐风行欧洲,因此整个1920-1930这近二十年也被称为爵士时代(the Jazz Age)。

当时美国黑人发明了一种舞蹈 Charleston dance(查尔斯顿舞),传到欧洲大陆后一度风靡法国。现在的hip-hop都采纳了很多这种舞蹈中的舞步动作。

你在老电影里看到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跳舞厅里的大腿舞很多就是Charleston dance舞步。由于跳这种舞的女子手臂摆动像鸟扑腾翅膀一样,所以当时的媒体就用了flap(拍打翅膀)这个动词的名词 flapper来指代这些新潮女子,这就是 flapper这个名字的由来。

昨天提到的菲茨杰拉德的老婆 Zelda Fitzgerald就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flapper代表人物,她自己也是作家,丈夫是更有名的当红作家,属于当时的社会名流(socialite)。她性情活泼,长得又漂亮,喜欢跳舞交际、热衷时尚,我一琢磨,嗨,这不就是陆小曼嘛。今天人们提到陆小曼,只记得她生活奢侈、抽鸦片,害得徐志摩四处奔波兼职英年早逝,但别忘了陆小曼本人也是个相当不错的画家,并且精通英文、法文,也写得一手好散文。

1965年,陆小曼在她出生的上海病逝,得年61岁。她算flapper吗?我不知道,但从某个视角看,她躲过了来年即将开始的大浩劫,议论纷纷的一生也算圆满了吧。

昨天提到Zelda Fitzgerald,就想到了1920年代美国的flappers,也想起了陆小曼。

Thanks for reading Fuolao on Substack!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Subscribe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上海晨仡贸易有限公司